不想上班, 就不要找工作, 而是要找事做

发布日期:2025-07-19 05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去把你的擅长点变成你的赚钱杠杆。

你不去主动驾驭生活,就得被动吃生活的苦。
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生命很快便走到尽头,而你除了对虚度半生满怀愧疚之外,别无他物。

当你下班后躺在沙发上刷视频、玩游戏,沉浸在“多巴胺”的享乐中时,你同事正在学新媒体营销技能;

当你节假日逛街游玩时,你的朋友正在研究风口项目;

当酷暑天你躺在空调房享受时,你的竞争对手正在测新品、打造爆款,开启新一轮的搞钱模式了。

当你被人事告知“公司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缩减人员,明天不用来上班时。”

你的发小在摸爬滚打中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:一个人的生意新模式。

这个世界早就不按“找工作—升职—退休“的剧本走了,真正活得滋润的人,早就跳出了“找工作”这个死胡同。

01

你不想上班,是因为价值无法等价兑换。

职场中,80%的人每到年底都有跳槽的冲动;不想容忍老板的无情压榨、同事间的勾心斗角;层级间的尔虞我诈。

工作本身并不痛苦,而是你的价值无法被“尊重”。

原本3个人的工作,变成了2个人全力支撑;人少了工作量增多了。当你拖着被榨干后疲惫的身体回家时,只想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找点慰藉;或者吃顿美食大餐犒劳自己。

办公室的氛围越来越紧张,卷到空气令人窒息;同事之间没有过多的来往。

生活失去了方向感,工作中失去了存在的意义,每天都想离职和幻想退休。

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做广告策划,经常被甲方否定,每天都有加不完的班,修不完的方案。

后来他开始把自己的创意发到新媒体平台,3个月时间积累了2万多精准粉丝,如今随便接几条广告,就顶得上一个月工资了。

你总在抱怨工资低、工作累、职场宫斗严重;但却依然敲着代码,马不停蹄的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见“不靠谱”的客户。

你晚上睡觉的时候想了千万条路,但第二天依然会6点起床赶地铁,生怕迟到被罚款。

最让人难过的是,你明明上个月谈了一个大客户,却被老板的亲外甥截胡了。

也许你幸运的逃过一劫,靠自己努力做了一个大单;给公司创造了30万的销售业绩,但却只能拿到2个点的提成。

你兢兢业业的付出、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,最后你的价值产出总是被打折。

在职场中,你的时间被钉钉、微信支配、能力被岗位说明书限定、工资被能雇佣到这个岗位的最低工资决定、社交圈困在格子间里。这才是我们抵触的根源。

02

找事做,就是把价值最大化。

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;而职场中,你的价值却总被打折促销。

打工是把时间打包卖给公司,找事做是把时间打包成产品卖给市场。

上班就是贱卖时间,穷忙到死也翻不了身。

你可以不上班,但不可以不工作。

很多人不敢接新项目、尝试新事物,就是怕做多错多,于是追求少做少错。

任务只挑做简单的做,会议从来不发言。

这种心态的毒性在于,让你主动戴上“思维脚镣”,自己的晋升的路走窄了,自己的成长也慢了。

但实际上是,只要做事情,都有可能犯错,错了就复盘,复盘后去迭代、积累方法论。

找到你擅长的技能,帮别人解决实际问题,且具备复制扩大的能力。

选对赛道,不再乱撞。

信息差变现: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,就是钱。

比如:新媒体运营、小红书代写、AI工具包。

内容变现:你输出的内容可以放大你的人设影响力,再卖服务、社群、产品。

技能变现:写作、剪辑、设计、培训……学一个,用半年练熟它,用一年把它搞钱。

现在不缺项目,缺的是“只做一个项目”的定力。

别今天搞社群,明天搞带货,后天开始学抖音剪辑——一个都干不起来,全是白搭。

你只需要选一个,做深做透,你就赢了80%的人。

这才是商业思维的精髓——把个人技能封装成可复制的产品。

比如你会做PPT,就可以挂售你的这项技能,或者做社群培训。

把你擅长的技能专注做到极致好,就会吸引来优质的资源。

一个擅长写作的自媒体博主,坚持创作一年积累了几十万粉丝,现在已经搭建了6个写作社群,全网有几千个学员。

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创意,把普通技能做到专业级就能破局。

03

搭建你的“干事系统”

接下来能赚到钱的人,不是骑着电瓶车走街串巷的外卖小哥,也不是在穿梭在高楼大厦的精英白领,而是搭建起赚钱系统的那一群人。

你不再需要出卖自己精力和时间去获得只够温饱的收入,而是靠着时间复利、个人影响力实现经济自由,实现房车自由。

而我们普通人搭建起赚钱系统的最简单方式,就是去写作,去输出,去让别人看见你。

如果你喜欢拍照修图,你可以做小红书,如果你擅长拍视频,就去做抖音、视频号;如果你长相甜美、善于表达,就去搞直播。

如果你懂点编程,可以开发小程序。

如果你能自律,可以做个人自律成长教练。

去把你的擅长点变成你的赚钱杠杆。

我认识一个新媒体运营博主,他在喜马拉雅上录制课程出售,每份199元,一年卖出去8000多份。

不要在门槛低、低维度的事情上抢夺资源,而是打造行业壁垒、提升核心竞争力,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打造一片蓝海。

身边人都是80分,而你把这项技能做到99分,就能轻松拿捏市场。

财富需要可复制性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。

在上海工作时认识一位朋友,坚持定投指数基金,慢慢拉开和身边人的财富差距。慢就是快,少就是多。

这个世界上大家都想赚快钱,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。

赚钱最难的是对抗人性。

与其在投机取巧中浪费时间,不如下笨功夫积累数字资产,慢慢变富。

不想上班,就不要去找工作;找事做,你的价值才能被更多人看见。

点亮【在看和赞】,你我共同成长。



下一篇:没有了